

當代哲學家、作家周國平是我國研究尼采的著名學者之一,他所著的《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等相關著作廣受讀者好評。除哲學研究外,其散文也素以鼓舞人心的筆調和溫暖雋永的文辭著稱,既飽含哲思,又循循善誘,予人無窮啟迪?!吨皇蔷鞈龠@人間煙火》是周國平2017年出版的散文集,以獨特的哲學視角展開對生命的體悟與對人生的思考。為深入解讀作品內涵,西南大學師生展開對話。
眷戀生命——人類樸素的情感
研究生衛天海:《只是眷戀這人間煙火》一書,標題耐人尋味。首先,作者直抒胸臆地表達了對生命的熱愛和對世俗生活的贊美。書封上的幾行字,也極富有韻味:“即使活得匆忙,也要看看天空和大地;生命本來沒有名字,因為眷戀這人間煙火,才不辜負人生這一趟美好的舉行?!比欢鴮ι木鞈僭诤芏鄷r候容易被等同于對死亡的恐懼,這似乎與傳統生死教育主張的超脫死亡有所不同,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兩者的區別呢?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眷戀生命和接受死亡是辯證統一的關系。很多時候我們諱言死亡,仿佛這是天地間最不吉利的事。但事實上,死亡內蘊于生命,沒有死亡的生命是不完整的。一個生生不息的民族,不應該對死亡諱莫如深,而應該對自然的興衰枯榮抱有最大的真誠。如果一個人真正思考過死亡,不管是否獲得了使自己滿意的結果,他都好像是把人生的邊界勘查了一番,看到了人生的全景和限度。生命是任何人都不能永恒占有的,沒有人能夠無限期地持有這一宇宙的獨特饋贈,這不過是一件暫時的禮物,我們終將把它交還。正如尼采所說,宇宙生命生生不息,個體生命稍縱即逝,要肯定生命,就必須超越個人的眼界,通過個人的痛苦與毀滅來體會宇宙生命的豐盈充溢。而意識到這一點,正是我們接受生命和眷戀生命最初的起點。
人的生命究竟以什么作為標記?一個人能來到這個世界,本就充滿了無窮偶然性,即使最優秀的數學家也無法計算出任何一個獨特生命誕生的概率。生命本是宇宙中最偉大的奇跡,只是我們每天都混跡于各種各樣的生命之間,在不經意間,就喪失了對這種奇跡的敬畏。只有在夜深人靜時,心跳聲和呼吸聲成了僅有的音符,我們才真正感受到生命在我們內心汩汩流淌,才驀然發現宇宙中最曼妙的創造,就蘊藏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體內。
眷戀生命是人類最樸素、最本源的一種情感。人的一生就像一場奇妙旅程,這其中充盈著艱辛和苦楚,也彌漫著快樂與幸福。行走在人生之路上,我們用堅強的身體觸碰生活,用敏感的心靈體悟人生,無論喜怒哀樂,都是一種人生姿態,一段精神歷程。我們不妨勇敢承認自己對生命的眷戀,執著以獨特的色彩譜繪屬于自己的人生畫卷。
懷赤子心,詩意棲居在大地上
研究生衛天海:詩意是棲居的本質,人如果沒有了詩意,大地就會遭到蹂躪,不再是家園,精神就會變得平庸,不再有幸福。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即使再眷戀生命,每個人也都將走向注定的終點。這似乎是一件十分可悲的事情,人生的虛無感和對死亡的恐懼,總是在不經意間攫住我們的心靈。您認為我們應當如何去對抗這種恐懼與虛無?
博士生導師董小玉:虛無感來源于焦慮,而人生所有的焦慮歸根結底其實就是對死亡的恐懼。拉羅什富科曾說:“死亡的必然性造就了哲學家們的全部堅定性?!碧热羯菬o窮盡的,也許世間會減少大半以上的哲學命題。正因為死亡的存在,才為生命賦予了色彩和意義。宇宙的鐘表滴滴答答走個不停,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因為失去了童年,我們才知道成長的滋味;因為失去了歲月,我們才懂得生命的可貴。哲人們說,只有孩子和上帝能活在時間之外,擁有永恒。我們無法成為上帝,而一旦長大,我們也再無法返回童年。但是赤子之心,卻是每一個人都可以超越年齡而擁有的。
周國平說:“我們彼此以名字相見,名字又與頭銜、身份、財產之類相連,結果,在這些寄生物的纏繞下,生命本身隱匿了,甚至萎縮了?!边@隱匿和萎縮的生命本身正是愛、美、情感以及道德等的精髓。而赤子之心,正是一種我們在步履匆忙中得以暫時休憩的高階遁術,能讓我們在奔波勞碌中找尋到心靈呼吸的巧妙平衡。
荷爾德林有一句箴言:“人詩意地棲居在這片大地之上?!彼髠€體能在泥濘的生活中開出純凈的花朵,在嘈雜的時代里聽到微弱的呼吸。這些能力,需要人們真誠地對待生活,細致地解釋生活,不厭其煩地笨拙發問。人生的意義至深也至淺,它內蘊于生命至深之處,是宇宙的終極密碼。同時它又是如此清淺,即使在最為世俗的生活中也隨處得見。一個忙碌的菜市場肉販、一個平凡的流水線工人,一個奔波的外賣小哥……他們可能比擁有“詩人”頭銜的人更懂得“詩意棲居”。詩意來自于對生活的洞見,對情感的覺察,對自然的發現,而生活、情感和自然是不需要頭銜,不需要職位,也不需要財產就能擁有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體驗,高低上下都是詩意,它不挑名字,不挑身份,詩意超脫生死,這或許是人世間最大的公平,也是現代人對抗恐懼和虛無有力的武器。
文/董小玉、衛天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