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道光二十年,在走馬場縉云山的金銀坡下,成渝古驛道的旁邊,有一戶殷實的人家,姓曹,只有一個兒子,名叫曹正貴。曹正貴從小就聰明好學,猶愛讀書,只是身體虛弱,經常生病。曹正貴十八歲時,有媒人前來撮合提親。曹氏夫婦考慮到兒子多病,想找一個心地善良,賢淑溫順的媳婦,所以這么多年曹正貴的婚事一直未了。如今已20多歲,但還沒找到如意的媳婦,曹老爺不免心中著急。
一天有個媒人來到曹家,介紹了江津雙河場怡云村一個蒲姓人家的小姐。對這位小姐,曹老頭也聞其賢淑之名,但想到她是富家小姐,自己的兒子又經常生病,哪個人愿伺候一個體弱多病的人,所以自己雖然愿意,對方肯定不會同意,所以也沒把這事放在心上。誰料這媒人去提親,蒲姓小姐竟然同意了。于是曹家下了聘禮,選了一個黃道吉日,用花轎把蒲小姐接到曹家,蒲小姐來到曹家后,孝敬公婆,體貼丈夫,老倆口樂得合不攏嘴。

不幸的他們是結婚二個月后,曹正貴卻抱病而亡,這讓新婚不久,貌美如花的蒲小姐悲痛不已,天天以淚洗面。公公,公婆看在眼里,痛在心里,也為自己的未來擔憂,不時在嘴上嘮叨:我的兒啊,你這樣死了,我們老兩口年老多病,今后哪個來給我養老送終喲?媳婦聽了,立即止住哭聲,勸慰道:二位老人放心,正貴雖然走了,你們就是我的父母,你們就把我當成女兒,我不會再嫁人,一直陪伴你們到老,為你們養老送終?!?/p>
白市驛街上一個周姓財主,得知蒲小姐貌美如花,新近死了丈夫,以為機會來了,備下重金,想納她為妾,被蒲小姐嚴辭拒絕。
蒲小姐的父母得知女婿曹正貴身死,待其下葬后,即叫人來接蒲小姐回蒲家,蒲小姐要來人告訴父母,說我已嫁入曹家,就是曹家的人,我不會離開曹家。父母聽了嘆息不已,只得由她。
蒲小姐果然說到做到,公公生病了,她急忙去請郎中;婆婆想吃肉,她就到走馬街上去買。盡心地伺候兩位老人,直至他們去世。
蒲小姐在丈夫死后,孝敬老人,恪守婦道的事,在走馬場、雙河場一帶,傳為佳話。當地官員、地方鄉坤聯合呈報朝廷,大力頌揚蒲小姐的美德,在大清道光卄八年,道光皇帝終于下圣旨,為曹正貴之妻曹蒲氏樹立節孝石碑。
石碑矗立于走馬段金銀坡成渝古驛道邊,歷經近200年風雨,守望著走馬的春夏秋冬,贊頌著曹蒲氏恪守婦道,孝敬老人的傳統美德。
(文圖/鐘守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