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傳承”——大渡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在大渡口區博物館開幕
2023-05-12 22:09:34 來源:重慶文藝網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訊(記者 陳發源)用棕編制作的十二生肖你有見過?用手工鉤針編織的大渡口地標觀渡塔又有何特色?5月12日,在大渡口博物館開幕的“探尋?傳承”——大渡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專題展中有你想要的答案,展覽集中展出了大渡口區獨具特色的非遺文化產品,為市民呈現了一場非遺文化大餐。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14

本次展覽由中共大渡口區委宣傳部、大渡口區創建全國文明城區指揮部辦公室、大渡口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大渡口區文化和旅游發展委員會主辦,大渡口區博物館、大渡口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42

一場別具匠心的非遺文化特展

據介紹,此次展覽圍繞“探尋?傳承”的主題,展廳設計將“我”這一非遺元素擬人化并貫穿展覽始終,采用圖文為主、實物陳列和多媒體展示等多種形式,并配套舉辦“非遺課堂”展演活動和線上非遺沉浸展,用數字化手段營造出鮮活的非遺互動場景,令人耳目一新。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34

據了解,此次展覽分為 “我的璀璨歲月”“我的義渡之旅”“我的未來征途”三個單元?!拔业蔫矚q月”以時間為主線為觀眾回顧國內外非遺保護歷程提供了參考視角;“我的義渡之旅”全方位展示了近年來大渡口區非遺保護工作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傳遞了大渡口區最新的非遺動態與發展,截至目前該區現有市、區級非遺項目名錄共計十大類77項,非遺代表性傳承人47名;“我的未來征途”展出區博物館館藏的漆器、剪紙、簪花、鉤編、瓷版畫、葉雕、木雕等作品150余件(套),將傳統工藝與現代審美情趣結合起來,作品形式與內涵均不拘泥于一格,寓教于樂生動地向觀眾講述了大渡口非遺故事。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37

記者注意到,現場展示的用棕編技藝制作的非遺產品《十二生肖》尤為引人注目,憨態可掬的模樣吸引不少觀眾欣賞。據介紹,系列作品采用老棕葉和棕葉芯為主要原料,再加上棕蔸、棕干、干衣、棕鞘、棕籽等原料 ,經過加工后制作而成。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45

一旁利用傳統鉤編制作技藝制作的《觀渡塔》也是本次展覽中的特色非遺產品。據展覽相關負責人介紹,編織者利用鉤針這種特定的工具,將不同的材料通過手工纏繞和鉤拉等方法形成的織物狀態。手工鉤針編織工具簡單,編結技法多變,具有鏤空立體的藝術效果。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48

該負責人稱,該項非遺傳承人打破傳統的鉤編針法,獨創了連接處的無痕連接法使鉤品更加美觀,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鉤編技藝手法,改善傳統鉤編的作品單一,呆板,使制作出來的作品更形象,更生動。

現場豐富活動 引得觀眾競相參與體驗

開幕儀式結束后,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走進非遺專題展廳,紛紛被展覽生動的敘事角度和新穎的展陳形式以及多樣的互動打卡區域吸引。參觀完展覽后,大家還前往活動體驗區體驗“剪紙”“面塑”“棕編”“鉤編”等非遺活動,近距離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52

隨后,大家來到“非遺產品展示區”和“非遺文創區”參觀和選購精美的非遺美食產品和生活用品,用多彩非遺點亮美好生活!

作為本次活動的亮點之一的“非遺課堂”尤為引人注目,現場觀眾走進“非遺課堂”觀賞茶藝表演,通過各種花式茶葉沖泡技藝的形象演示,使觀眾在精心營造的優雅環境氛圍中,近距離得到非遺美的享受和非遺傳統文化的熏陶。

微信圖片_20230512221156

據悉,此次展覽是大渡口區2023年國際博物館日和文化遺產宣傳月系列活動最先啟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展覽將持續至9月22日,廣大市民可前往大渡口區博物館現場參觀打卡,感受非遺魅力。